大兴安岭以西的呼伦贝尔草原和森林是蒙古人、鲜卑人的发祥之地,成吉思汗和拓拔猗卢两位民族英雄,带领各自的民族走向中原,走向世界,深深地改变了历史和政治格局;科尔沁草原的科右中旗,则是清朝盛期,乾隆皇帝和蒙古相关八旗之首结为亲家,有力地推动了蒙古各部融入中华版图的重要场所,也是草原民族最终走向静水深流,融入中华大家庭的重要节点。从呼伦贝尔草原到科尔沁草原,是一段从森林草原森林草原的美妙的变奏曲之旅,我有幸在国庆假期能够走马观花,沉迷其中,享受着祖国的广袤大自然赐予的青山绿林丰草湿地的那种震撼,也感受着历史的沧桑和大国的兴亡。
一位友人把自己这条路线的旅行定名为“游牧之旅”,不过,我的游牧之旅因为各种原因恰好和友人的路线完全反过来,是起于科尔沁的枫林草原,终于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额尔古纳河,仿佛是一个民族如同电影信条TENET一般的回归,姑且定名为游牧回归之旅吧!
枫林草原,据说是北京的清朝公主(有说是乾隆的女儿)下嫁到蒙古王公后思念北京的红色枫叶就在草原上种植了五角枫树,结果成林后壮美无比,成为人间自然的秘境!
这里有全世界最斑斓的秋天,那是森林的秋和草原的秋的完美结合。森林的秋以红叶的璀璨金红带来天上的云霞,草原的秋以未褪的葱绿和新起的明黄带来万古的琥珀!二者结合,就是留在人心中的永不凋零永远温润的玛瑙石!
不留文字静静地在阳光和微风下欣赏这大自然的盛景!
离开枫林草原,我们来到附近一家小店,用上午餐,感受草原上面条的筋斗和美味,此去略去,最后留下了这些草原孩子的美好映像!
提请注意,在科右及内蒙很多地方是很难加到95号汽油的,为此我们也绕道了霍林格勒,为这趟旅程增加了可圈点的地方和无比刺激美好的驾驶回忆(此去略去500字的速度与激情)
来享受一顿美好的晚餐,阿尔山,可以领略各类美味的***菜肴,只要你认真搜索,基本是名副其实。
我们出发去自然保护区了,首先要说由于阿尔山一年只有34个月可以建设施工,阿尔山的目前的路况较差,当然也是一段美好的自驾越野的体验(看你怎么想啦)
我们驱车来到另外一个湖泊其实阿尔山主要是在山湖河泉中徘徊
再次来到刚才歇脚过的小河边,一群天南海北的车友已经在这里开启party模式
又来到这山环水绕的桥边,秋天的萧瑟让人联想到了廊桥遗梦
天色将晚,看到了一颗归心投影在天空的白云上,夕阳把各类光影投下为我们送行
因为限速的关系我们造访了一户养牛的牧民人家,限于篇幅仅仅上了几张照片哦
到达诺门罕战役纪念馆了,这里是日本二战前国运的转折点的地方。当年日军在华屡屡违抗日本温和派的政策,悍然冒险,在消极回避的国民党政府的对手前,获得了一个个胜利,然而在诺门罕,日本仅仅以一个二流师团也想重演九一八事变,对抗苏联朱可夫元帅领导的大军告败,尽管苏军损失更加惨重,几乎无法应对日军的增兵进攻,但是日本先轻敌冒然进攻,又畏敌和苏联和解,并随后取消了北进政策,南向东南亚妄图获得石油等资源,最终走向了与美国对抗……朱可夫元帅本来就要被斯大林清洗,也得益于这场战役,成为苏联抗击德国侵略的顶梁柱成为一代名将!
这里摆了些现代退役武器和当年日军武器的仿制品,严格来说,只能用于怀古,无法真正看到有价值的东西期待博物馆修好以后的机会。
离开城市又见广袤的大草原,在腾格里的庇佑下,草原展现了她的无私奉献和多姿的色彩,牧民们,在这里行进,生长,一代代来去,来,创造了璀璨的文化和历史,去,不带走一丝云彩。
当我们把车开上山崖盯上的一瞬,我们看到了莫日格日勒河,如腾格里赐予的哈达,静静地在山谷里蜿蜒,把自己柔美的身姿都向腾格里奉献,在夕阳的余晖中,那优美的圆弧,那晶亮的水光,在明黄的草地的掩映下,让人沉醉!而远处的大山犹如休息的骏马,身姿优雅地呵护着河流,直到远方。。。
站在山岗上,回荡着友人的诗作:
那呼啸的,是风的吟唱;那闪亮的,是云的轻吻;那蜿蜒的,是河流的远行;那喜悦的,是莫日格勒的秋天。
到了根河才知道这里是中国的冷极,根河市虽处于“中国的北极”黑龙江省漠河市以南,但由于海拔相对较高而一举获得“中国冷极”之称 。根河市年平均气温零下5.3℃,历史记载最低温度达零下58℃,每年无霜期约70天,冻结期约210天以上。2009年12月31日凌晨,内蒙古根河市静岭检查站测出了-58℃的极端最低气温,虽然该数据不符合气象专业的观测规范,也未得到国家气象部门的认可,后经国家环保部专业团队实地考察,承认此数据,至此根河市正式成为“中国冷极”。
在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鲁古雅河畔,大兴安岭深处的满归林区,现存着一个最古老、最神秘的民族──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据历史学家考证,鄂温克民族有索伦、通古斯和雅库特三个分支。其中,索伦族是农耕部落,通古斯是游牧部落,如今,这两支鄂温克族大部分居住在呼伦贝尔草原上的鄂温克族自治旗。只有雅库特人一直生活在大兴安岭的密林中,靠打猎和饲养驯鹿生活,成为我国最后的狩猎部落,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狩猎部落” 、 “中国唯一的使鹿部落” ,它以淳朴的民风、民俗和神秘的“驯鹿文化” 而闻名中外。这次我们去拜访。
撮罗子”又称“斜仁柱”或“撮罗昂库”,是鄂伦春、鄂温克、赫哲等民族的一种圆锥形“房子”。“撮罗”是“尖”、“昂库”是“窝棚”,这是赫哲人的叫法;“斜仁”是“木杆”,“柱”是“屋子”,这是鄂伦春、鄂温克人的叫法。把两种名称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用木杆搭起的尖顶屋”,这正是“撮罗子”最主要的特征。
撮罗子内的空间,高约一丈,地面直径一丈二三尺至一丈六七尺。如门向南开,则在室内北、东、西三面搭设供人起居坐卧的铺位。有的是用干草和树皮直接铺在地面上,更多的则是在约一尺高的森架上铺木杆木板,上铺草席或皮子,可以更好地防寒防潮。铺和门之间的中央空地,是烧火取暖做饭的地方。按照这些民族的习俗,撮罗子内的方位是有不同等级区别的。北面(正面)是安放神位之处,最为尊贵。平时只有男主人和男性贵客才能在北铺坐卧。如果供人起居,也只能是家中长辈。有的民族甚至规定,只有丧偶的男性长辈才能睡在北铺,如果夫妻都健在或夫亡妻在,则只能睡在右边的铺位。此外,家中的主妇和未婚女孩允许到北面神位前,而其他已婚妇女则不能,因室内中央是火位,他们不可以越过。火位两边的位置以右为上,儿子婚后与父母同住时,小两口只能住左铺,而且睡觉时应是男在北妇在南。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规定的基本原则是以北为尊、以男为尊。
下面就是驯鹿环节了!敖鲁古雅人养驯鹿只是作为运输工具,一头驯鹿可以负重35公斤左右,每小时可以行走5公里,1964年,割鹿茸取得了成功。驯鹿已经不大用来运输了,而成了当地人的主要经济来源,中国唯一的驯鹿大约只有这里的10000只左右。
驯鹿以苔藓为食,只能生长在最纯净的森林深处,是大兴安岭真正的精灵。鄂温克人被称为“中国最后的使鹿部落”,他们以桦树皮为屋,以兽皮为衣,在驯鹿的陪伴下,度过中国最漫长的冬天。
出发去额尔古纳湿地,被朋友一再提醒要走老路,老路有更加优美的风景!并给我发来了老路的风光美照。
“我在雨与雪相吻的季节,来到了根河。黑色的河流漫过草地和灌木丛,金色的白桦林和落叶松长满潮水般的山丘。走过这样的一条小路,眼睛也会变得明媚,人也会变得美好。”
果然,一路如同在公园里面行进,小河(根河)在公路右侧流淌,呈现的是大兴安岭森林和草原交替的景色。想象不出这里就是成吉思汗的老家附近,想象不出这里诞生了拓拔一族,最后建立了一统北方中国的王朝, 想象不出这里是游牧之路乃至草原文化和森林文化的某种起点。
终于来到了额尔古纳河湿地,额尔古纳湿地现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内蒙古额尔古纳湿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根河、额尔古纳河、得尔布干河和哈乌尔河交汇处。还包括根河、得尔布干河、哈乌尔河及两岸的河漫滩、柳灌丛、盐碱草地、水泡子及其支流。额尔古纳湿地包含有特别大范围的冲积平原,并在此形成了一个三角洲。是现今我国保护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湿地,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
额尔古纳湿地旅游区是额尔古纳湿地的一小部分,位于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拉布大林镇的西北郊,距市区3公里,面积约为3平方公里。这里地形平缓开阔,额尔古纳河的支流根河从这里蜿蜒流过,形成了壮观秀丽的河流湿地景观。
根河像一条银色的玉带弯弯曲曲地在平坦的草原上流淌,由于河流曲流的裁弯取直而形成了多处牛轭湖镶嵌在碧绿的草地上,像一串串宝石,河流、湖泊、植被的颜色随四季而变,风光有巧工难绘之妙,天然景色有观赏不尽之美。
登临瞭望台,欣赏着在森林中被环抱着的如蓝宝石如翡翠如绿玉如玛瑙般的各个湖泊和河流,一方面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一方面为祖国的壮美山河所感动,放飞心情,极目蓝天,抒怀胸臆,美哉美哉!
正如一位友人所唱:
河水流淌的地方,是额尔古纳;彩虹升起的地方,是额尔古纳;秋叶如火焰的地方,是额尔古纳;草山如巨浪的地方,是额尔古纳。
离开额尔古纳河湿地,我们踏上了最后一站 黑山头,黑山头是靠近俄罗斯边界,号称有呼伦贝尔草原最美的日落景色,特地赶去领略。
一路风光自然美不胜收。。。
我们终于登上了黑山头一侧的山崖,饱览额尔古纳河到呼伦贝尔草原完美交融的美景。
其实我们是被高德错误地导航到了所谓黑山头古城,再纵情开车上坡,登临最高山崖的,才意外发现了这样的美景。
因为十一假期要结束了,因为航班的原因,必须要赶回,加上风大天冷,我们依依不舍地告别黑山头,踏上归途。此处略去一路的飞奔。
晚饭我们是在这家俄罗斯餐厅体验,应该是我们旅途又一绝佳的晚餐